“小区里的异味散了,窗户终于能打开了!”
夏日傍晚
平果市新兴社区居民李某推开阳台窗户
望着楼下的空地
忍不住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
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
工作组在新兴社区逐户摸排居民养殖情况。
专班逐户摸排,按轻重缓急给21件工单贴上红黄绿“标签”:3户散养鸡鸭为绿色,12户小规模养殖为黄色,6户养猪户因异味严重列为红色。“分类不是给居民‘贴标签’,而是为了精准施策。”工作人员解释。
执法部门带着《动物防疫法》《城市市容条例》上门,对小规模养殖户讲清“城区养禽影响环境”的道理,建议转移至农村亲友处;对养猪户算清“异味扰民侵权”的法律账,引导生猪出栏后停养。新兴社区养鸡户农某的故事便是典型:工作人员递上邻居投诉记录——楼下孩子因鸡毛过敏咳嗽,隔壁哮喘老人闻异味发作,再拿出禁养区文件和法律条款。农某沉默后说:“本想用剩饭养鸡,没想到影响这么大……”最终主动移走鸡舍。
对6户拒不整改的“钉子户”,专班吹响联合执法“集结号”:城管认定违建,农业部门核查防疫,环保检测异味,社区全程见证。执法人员先讲政策、再讲情理,最终依法下达整改令。
7月中旬,随着最后一处违规猪棚拆除,21件工单全部清零。回访时居民点赞:“以前路过捂鼻子,现在能自由呼吸!”“邻里不吵架了,小区氛围变好了!”
“异味散了,心也敞亮了。”社区书记陆秋葵感慨,“这不仅是环境改善,更是邻里关系的修复。”这场治理行动,是平果市“综治+”模式的生动实践:通过“中心吹哨、部门报到”,打破“各管一段”的壁垒,用“分类有温度、联动有力度、精准有深度”的组合拳,实现从“被动接诉”到“主动治理”的转变。
数据显示,上半年该市通过“综治+”机制化解民生纠纷136件,12345热线相关投诉量同比下降42%。“小事不出社区、大事不出市、矛盾不上交”的治理目标,正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注入温暖而强劲的动力。
来源:南天一剑